盛夏的武汉,天蓝江阔,充盈着悠长的墨香笔韵。过去一个多月来,由中共武汉市委宣传部指导,武汉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长江日报社共同主办的“英雄城市 笔墨生辉”2024首届武汉书法季,见证着书法与城市、与人民相互奔赴的历程。

名家现场挥毫书写一人高“黄鹤”,市民在家门口品享书法文化盛宴  第1张

首届武汉书法季闭幕式上情景朗诵表演《少年抒志》。

8月5日举行的“英雄城市 笔墨生辉”2024首届武汉书法季闭幕式,点燃了属于书法的下午,令每一个参与其中的人心潮起伏。

诗意的水袖舞《书韵华章》拉开闭幕式帷幕,观众跟随大屏幕上播放的一个个镜头、一声声话语,共同回望武汉书法季的精彩盛况,见证书法和这座城市的双向奔赴。

名家现场挥毫书写一人高“黄鹤”,市民在家门口品享书法文化盛宴  第2张

首届武汉书法季闭幕式表演歌舞《中国书法》。

武汉经开区沌口小学的师生们带来专为书法季而创的情景表演《少年抒志》。在由学校六年级毕业书法作品装扮的舞台上,古今学生穿越时空齐诵:“点为侧,横为勒,竖为弩……”童声嘹亮彰显翰墨少年志。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余维刚搭档湖北牡丹花戏剧奖得主邓雅倩演唱楚歌《黄鹤韵》。伴随楚歌韵律、翩然舞姿,武汉书法家协会顾问张少华挥毫书写足有一人高的“黄鹤”两个大字,笔走龙蛇间彰显城市博大气象,在他们的笔下和歌声中,文学艺术交融,引发观众欢呼。朗诵《黄鹤去哪儿了》饱含对这座城市深厚文化底蕴的礼赞。还有歌舞《中国书法》等富有特色的节目,尽展书法之美、艺术之美。

齐望白云黄鹤,共筑墨韵江城。闭幕式现场,武汉书法家们纷纷表示,武汉书法季让书法人在这个城市有了自己的节日。

全国第十三届书法篆刻展入展作者彭文斌是从黄陂走出来的书法家。在闭幕式现场,谈及武汉对自己书法的影响时,彭文斌说:“10年前我开始投稿武汉书法展,让我看到了武汉书法植根传统、吐故纳新的嬗变,感受到了武汉书法人的进取心,这些激励着我不断进步。”在他看来,武汉书法季是火热的、多样的、有生命力的。

“书法季这阵惠风吹到了江城每一个热爱书法人的内心里。”湖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罗庆说,过去一个多月,自己和很多书法爱好者一道在“家门口”享受到书法文化盛宴,“向传统经典学习,向身边的高手学习,我们的书法水平才会渐入佳境”。他寄语书友同道:“笔墨本无心,书者赋之心中有沟壑,笔墨做山河,愿你提笔及日月星辰,落笔仍留有余晖。”

名家现场挥毫书写一人高“黄鹤”,市民在家门口品享书法文化盛宴  第3张

现场观众观看闭幕式。

为期一个多月的书法季,让武汉青年书法家夏烈深度感受到传统书法艺术的传承,同时感受到这门艺术极强的生命力,更感受到年轻一代书法人的社会责任,“希望大家齐心协力,让书法在英雄城市的每个角落发光发热”。

武汉城市职业学院书法专任教师丁力表示,武汉书法季给书法工作者和书法学子提供了很多学习资源,“活动非常丰富,书法这门古老的艺术在武汉的澎湃活力,给我们极大的信心继续在书法这条路上去探索去深入”。

【名家访谈】

著名作家李修文:以书法维度打造武汉文化新地标

名家现场挥毫书写一人高“黄鹤”,市民在家门口品享书法文化盛宴  第4张

武汉市文联主席、著名作家李修文。

8月5日,武汉市文联主席、著名作家李修文现身闭幕式,在接受长江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举办书法季的底气来源于武汉有着深厚的文脉以及持续而深入的创新精神,希望以书法维度来打造一个新的武汉文化地标,通过持续创新活动及艺术作品本身的表现形式,来激活武汉市民对艺术的感受力。

从去年秋天的文学季到今年夏天的书法季,武汉以“季”为媒,搭建文化名家与武汉人心与心沟通交流的平台,探索让文化艺术融入城市脉络、走进市民生活的路径。李修文介绍,武汉市文联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就是在扶持、栽培专业创作之余,做一个纽带来联系广大的文艺工作者,其中也包括书法工作者。举办书法季,也希望发挥文联的“组联”作用,让今天这个时代的书法家、书法作品、书法活动更加深入、宽泛地融入社会公众生活当中。

“在当今一个时代有必要提供给书法一个创新的场域,被我们这个时代的市民所感知到,也被武汉乃至整个中国的当代文化生活所感受到。”李修文说,武汉这座城市有着很多的创新精神、创新领域,还有创新的生活和人们,而书法季的创新也包含其中。

从6月24日至8月5日,书法季持续举行一个多月,全国400多位书法名家齐聚武汉,50余场活动花开三镇。“通过这些活动,能让市民看到武汉这座城市里有书法所引导的某种美学品质,对他们的生活也会有所触动。”李修文表示,书法季的成功举办,给武汉市文联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目标、更美好的远景,也激发了接下来关于书法工作如何延续的更多想象。

“我们要一届届的持续做下去。”李修文认为,在参与的人越来越多之后,书法季应该成为在全国受到瞩目的文化地标性的一种存在。在未来,武汉市文联将有更多的关于“季”的系列端出来与市民见面,“每一个艺术门类都不是孤立的,艺术各界都要联动起来深入挖掘武汉精神,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持续建立起武汉的精神坐标和文化地标”。

谈及当代的生活和书法如何产生关联,李修文表示,今天的时代有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每一个艺术家所生活和创作的领域,和前几十年、前几百年相比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不光是针对书法的,它可能是针对文学、美术、音乐等领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新的时代生活也必然会激发出新的创造力,只有建设好新的生活,才能给新的作品带来源源不断的美学启发”。

在数字时代,文艺工作者如何面对AI对传统文化造成的冲击?李修文认为,文艺工作者要正确直面即将到来的以科技主导的这样一个时代,“我们手中的笔、我们的乐谱、我们的画布,在场景、媒介、材质上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也呼唤着我们坚持去创新。每一个人其实可能都要有一种责任去实验新的美学形式,去创造新的美学精神,更好地去迎接这个根本我们无法回避的未来。”李修文表示,文艺工作者要更大程度地挖掘自身的创造力,向传统要答案,向自身要答案,“更多地发掘传统和自身结合之后所产生的能量,重视在传统里头寻找自己的来历,甚至也寻找着自己的去路,对今天的艺术家而言可能是一条迫切的路径。”

著名书法家徐本一:武汉书法创作量质齐升

名家现场挥毫书写一人高“黄鹤”,市民在家门口品享书法文化盛宴  第5张

湖北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著名书法家徐本一。

8月5日,湖北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著名书法家徐本一获得“汉上书风卓越贡献人物”称号。他寄语后辈,“一定要把武汉地域老一辈书法家的精神、从艺的成果继承下来,以包容和谦虚的态度向全国先进的书法省份学习”。

徐本一是改革开放后第一批中国书坛弄潮人,曾参与湖北省书法家协会组建,提议创办全国书法第一报《书法报》,荣获中国书法兰亭奖·艺术奖。闭幕式上,徐本一发表感言时表示,“没有想到会给我颁这个奖,我觉得自己对武汉书法事业做得还不够。我要珍惜这份荣誉,继续为武汉书法事业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在徐本一看来,首届武汉书法季在全国产生了很大影响,创意非常好。“短短40天内,首届武汉书法季举办了50多场活动,都是非常有新意的,在广度和深度上对武汉书法活动的经验积累,起到了非常好的提升作用。”他说,“今天的闭幕式,又通过歌舞的形式很好地总结了书法季活动,我很受感动。从精神层面上、武汉文化建设层面上,首届武汉书法季活动实现升华。”

徐本一祖籍宁波,幼年随父母来汉,生活至今。他的书法作品矫健宏肆、深厚华滋、沉雄郁勃。从全国书法篆刻大展到各大名楼景点的刻石留名,用现代视角解读传统书法,集先贤之美,让古老的艺术焕发新生。他还曾创作了一批聚焦武汉的作品,用篆、隶、楷、行、草等多种书体,书写历代文人歌咏武汉的诗词歌赋,以荆楚传统文化融入其书风,体现了他对武汉这片土地的深厚情感。

回忆自己的书法创作之路,徐本一说,他受家庭影响接触书法,从小就喜欢书法。在他的记忆里,尽管小时候在学校内经常接触和练习毛笔字,社会层面上的书法活动却并不算多。

“最近40多年来,书法在全社会范围内得到了更大层面的推广,今天书法活动的热度已经非常高了。”徐本一说,“如今书法创作者队伍的数量和质量都有了很大的提升,武汉的作者也在不断参与全国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在书法创作环境越来越好的当下,后辈们要继续把老一辈书法家自学书法的勤奋钻研态度和他们留下来的作品当作学习榜样,精进艺能。”

首届武汉书法季活动告一段落,对于城市书法文脉传承,徐本一建议,“武汉书法生态建设上要有更长远的目标,做更细、更踏实的工作。希望我们武汉书法作者年龄层次更丰富,书法修为和艺术质量上有更大提升”。

著名书法家黄德琳:学书法先学做人

名家现场挥毫书写一人高“黄鹤”,市民在家门口品享书法文化盛宴  第6张

“汉上书风卓越贡献人物”获得者、著名书法家黄德琳。

8月5日,“汉上书风卓越贡献人物”获得者、著名书法家黄德琳做客长江日报直播间,分享获奖感言时表示,相较于书法前辈们,自己无疑是幸运的,新时代给予广大书法家追逐梦想、展示的机会。

黄德琳5岁开始学书,15岁为书画名家刻印,先后师从汉上书法名家徐松安、汪印农、金月波、杨白匋等前辈,他的作品诗、书、画、印兼善,其楷书《杜甫诗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序》被载入《中国新文艺大系·书法集》,行书、隶书、篆书都有佳作被收入重大专集。

“首届武汉书法季活动在武汉书法史上是浓墨重彩的一笔。无论是时间跨度、内容丰富度和整体影响力,都是前所未有。”黄德琳表示,“英雄城市 笔墨生辉”这一主题,将武汉这座英雄城市又推向了一个新高度,“书法艺术,让这座城市传统文化得到升华”。

在黄德琳看来,书法是以汉字为载体的艺术形式。对于“写字”与“书法”,他表示,两者在功能上是一致的,但也有很大不同:“写字”要求工整、规矩、好看;“书法”则是一种艺术表现,要求美,因而数千年来书法逐步成为一门深厚的学问。

“书法的审美,除了一般形式上的美,还有个性美。这种美的体现,是心理上的、人品上的,要求是非常复杂、多样且丰富的。”自幼研习书法的黄德琳表示,书法艺术的传承光在写字上下功夫是不够的,只有“技”感动不了人。他认为,包括书法艺术在内的所有的艺术,都是以情为美。如只重“技”,缺乏情,只会满纸“俗气”而无“书卷气”。

黄德琳说,中华文化之所以优秀,首先是落到“人”上。书法是一门修炼的艺术,对书法后辈而言,要以教育人为主。小孩子练习书法从“坐”开始。他记得,小时候练习写字时,老师要求安静、坐正、全神贯注。

“人不是为了字,写字是为了人。”黄德琳寄语书法后辈,学书法,先学做人。

(采写:叶飞艳 记者黄丽娟 秦璟 张衡 实习生徐嘉露 段宇齐 黄晨曦 摄影:记者何晓刚 高勇 )

【编辑:陈明】